老鏡新生,加上新鏡,只差新出的廣角鏡了(還忘了附上70~210mm的照片)
APS-C和FF的視野換算
http://www.taiwan-photoschool.com/index.php?action=teach_detail&&id=178
鏡頭 | FX/角度 | APS-C/角度 | 鏡頭 | FX/角度 | APS-C/角度 |
14mm | 114 | 90 | 600mm | 4 | 2 |
16mm魚眼 | 180 | 107 | 17~35mm | 104~62 | 79~44 |
18mm | 100 | 76 | 18~35mm | 100~62 | 76~44 |
20mm | 94 | 70 | 24~50mm | 84~46 | 61~31 |
24mm | 84 | 61 | 24~85mm | 84~28 | 61~18 |
28mm | 74 | 53 | 24~120mm | 84~20 | 61~13 |
35mm | 62 | 44 | 28~70mm | 74~34 | 53~22 |
50mm | 46 | 31 | 28~80mm | 74~30 | 53~20 |
60mm | 39 | 26 | 28~100mm | 74~24 | 53~16 |
85mm | 28 | 18 | 28~105mm | 74~23 | 53~15 |
105mm | 23 | 15 | 28~200mm | 74~12 | 53~8 |
135mm | 18 | 12 | 35~70mm | 62~34 | 44~22 |
180mm | 13 | 9 | 70~180mm | 34~13 | 22~9 |
200mm | 12 | 8 | 70~200mm | 34~12 | 22~8 |
300mm | 8 | 5 | 70~300mm | 34~8 | 22~5 |
400mm | 6 | 4 | 80~200mm | 30~12 | 20~8 |
500mm | 5 | 3 | 80~400mm | 30~6 | 20~4 |
若以FF 50mm的視角46度,比照APS-C相當於35mm,EF-M 18-55mm這顆就可以用。
EF-M 22mm那顆就相當於FF 35mm中廣角
新出的EF-M 11-22mm相當於FF 18-22超廣角
百佳的50mm接到EOS-M就相當於FF 70mm的視角
百佳的135mm接到EOS-M就相當於FF 200mm的視角,拍人像特寫很適合。
http://digiphoto.techbang.com/posts/3845-typical-use-of-aperture-priority-and-skills
戶外人像寫真、婚紗攝影常用F2.8、F4這樣的大光圈拍攝,讓景深變得很淺,配合135mm的中長焦距,模糊的背景在突顯主體的同時營造柔美的畫面氛圍。
設定大光圈、使用長焦鏡頭拍攝、靠近主體、讓主體遠離背景,都能夠拍攝出背景更加模糊的淺景深照片。
經過轉接後,視角倍率會改變,但是景深的影響程度還需測試。
可以肯定的是因為APS-C片幅較FF來的小,單位像素進光量較FF小,低光源環境下雜訊會較高,其他在光圈、快門等使用技巧應該差別不大。
下面已經有人做過測試
http://judelaw.pixnet.net/blog/post/31604835 全片幅 FF 機種與 APS-C 景深差別
幾個例子比較下來,不難發現同樣的構圖下與相機設定, FF 全片幅機種的景深範圍相較於 APS-C 是較淺、薄一些,這些照片都是在光圈 F4 設定下所拍出來的,倘若用更大光圈差別會是更明顯。
似乎是FF景深較淺,所以在APS-C上需要較淺的景深時(在相同構圖下),盡量接近主體以及使用較大焦距鏡頭(但是兩者都會放大主體,破壞構圖,不知哪一種效果較佳)
http://cck0217.myweb.hinet.net/TNGNEW-6.html
景深控制手法就非常重要了,以背景的散景來看,我們應該越接近人像,散景效果越好。若前景的散景來看,剛好相反,我們應該遠離人像,但又得注意主體比例,所以必須使用長焦距鏡頭。
簡單個改變主體的拍攝方向而已,用特寫的方式,擷取單獨的背景,自然而然的使背景散景的效果更為明顯,再加上稍微逆側光的效果,使頭髮邊緣反光,更顯得整體畫面的美觀。
嗯,鏡頭效果比接近主體好,所以要敗家。
一般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就是『貪心』,眼界內所看到的景物都想攝入畫面中,造成主題不明確、主體太小,前景、中景、背景混雜在一起,而表現不出特色來。無論主體是前景、中景或背景,只要把握著主體的比例大小,人們才會有興趣繼續看下去。
人像特寫,焦點不但要在人身上,而且要對焦在眼睛,否則模特兒會顯得沒有神採;拍攝一場排的椅子,焦點要對在第幾張椅子上?要表現數大的延伸感,還是其中一張椅子斑駁的樣子?拍攝剪影時,要使背景得到模糊的短焦距?還是忠實的紀錄遠方的雲彩?而你的焦距應該對在剪影身上、後方的背景、還是來個全焦點攝影?不知各位是否有仔細想過這些問題呢!
看來有很多因素要考慮,難怪有人說攝影是減法的表現
http://digiphoto.techbang.com/posts/1129-that-is-give-up-gains
http://photalks.com/2010/08/%E6%94%9D%E5%BD%B1%E6%98%AF%E6%B8%9B%E6%B3%95
攝影應該也可以說是透過畫家的眼來看世界,如果畫家的畫都完全寫實,就喪失它的價值,畫家會透過特有的意念將寫實的畫面加以扭曲改變。
攝影也算是讓時間凍結的技巧,就好像是對你關心環境做摘要一樣,以一張圖來代表某一個故事,最常用的就是新聞攝影及商業攝影,算是一種加法的表現。
其實不論是減法或加法,就跟投資股票一樣,選好股票,淘汰爛股票,才能讓你賺錢,所以宇宙之道,一以貫之,哈哈。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54542
這方面的書還不少,或是先學畫畫再學攝影?
在後製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,拍攝者往往兼差畫家的工作,用PS去改變原有的作品,亦即所謂的修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